12月22日下午,学校在经管综合楼报告厅举办“干部大讲堂”第三期培训班。校党委书记陈晓红院士,校党委副书记、校长黄昕,校党委副书记肖小芹等全体校领导、党委委员出席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副主任欧阳晓平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卢春房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范国滨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刘合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研究员杨宏等5位院士专家为我校干部职工作“科技与创新”专题培训。全校副科级以上干部,党支部书记、系主任、办公室主任、辅导员以及新进教师参加培训。开班仪式由肖小芹副书记主持。
在开班式上,校党委书记陈晓红院士代表学校党委对欧阳晓平院士、卢春房院士、范国滨院士、刘合院士、杨宏院士来校作专题培训表示热烈的欢迎,对5位院士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。她指出,学校党委举办“干部大讲堂”是为了全方位提升学校干部职工的综合素养,第三期培训班的主题是“科技与创新”。她强调,科技创新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核心所在,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,全校干部职工要主动学习科技创新知识,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素养,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步伐,努力推动学校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。
随后,校党委书记陈晓红院士主持培训班。5位院士专家主讲人先后作专题培训。
欧阳晓平院士围绕“创新的核心地位”“创新的动力与内涵本质”“创新要素与创新途径”“引领性关键技术创新的几个例子”四个方面分享了“如何识别和攻克创新系统中的引领性核心关键技术”。他通过具体分析液态低聚物单原子层石墨烯、纳米聚晶和单晶金刚石、生物质电解高效制氢、低温高效发电等科技创新技术的应用,引导大家开拓科技创新思路,提升科技创新能力,把握科技创新机遇。
卢春房院士以“复兴号动车组创新实践”为题,从“动车组发展历程与中国需求”“举国体制创新”“创新成果丰硕”“创新效益明显”四个方面阐述了“复兴号”动车组的创新实践。他表示,“复兴号”动车组标志着我国高铁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、标准化和系列化,极大增强了中国高铁的国际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,从世界标准的跟随者,到世界标准的制定者,今天已真正成为高铁技术的世界领先者。
范国滨院士围绕“科技创新与竞争”主题,梳理了世界科技创新与竞争的历史进程,例举了相关的典型案例,对当前世界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态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判。他指出,面临纷繁复杂、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,我们更加要坚定决心意志,正视面临的挑战和阻碍,加速推进实施全面自主可控,增强科技创新能力,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。
刘合院士以“双碳目标约束下能源发展形势研判与挑战”为题,围绕“我国碳排放趋势与能源消费量预测”“‘碳中和’面临的主要挑战”“区域‘碳中和’先行示范区建设路径”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解读。他认为,“碳达峰-碳中和”既是推进能源革命、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抓手,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,会带来新的发展方式,实现经济、能源、环境、气候的共赢和可持续发展。
杨宏院士作题为“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宇宙”的讲座。他围绕“世界载人航天器发展历程”“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”“我国空间站应用方向探讨”“航天人的心声”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,生动诠释了“两弹一星”和“载人航天”精神,以及“祖国利益至上;勇攀科技高峰;零缺陷、零故障、零疑点;同舟共济”的神舟文化,表示作为航天人,将做到“正视差距,保持清醒的头脑,一切从零开始;成功是硬道理,靠实力说话”。
“干部大讲堂”培训班是落实学校党委关于“抓作风、转学风、提质量、谋创新”工作的重要举措,培训目的在于坚持“以讲促学、以学促思、以学促行”,激发起学校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、奋发有为的热情,推动学校事业发展迈向新的征程。至今,“干部大讲堂”培训班已成功举办三期,共邀请了15位院士专家、政府管理者、著名企业家来校作专题培训,为提升我校干部职工的综合素养,凝聚起全校干部职工干事创业、真抓实干的强大力量,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。(文/张高阳 图/陈璐明)